
廣東三年內將推動約兩千家企業“機器換人"
發布者: 發布時間:2015-05-05 點擊次數:872
[導讀]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,人力成本越來越高。此前,某機器人制造企業負責人表示:若工廠使用無人車間,將節省大約2/3的人力成本。但目前的推廣障礙在于前期投入太高,即便是大型企業,也至少需要三年以上才能收回前期投資。僅從市場看,“機器換人”紅利還未凸顯,大規模轉換的拐點尚未真正到來。
但是,政策加快了市場“機器換人”的速度。近日,廣東省政府下發《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(2015-2017年)》,目標是在2015年至2017年三年期間,累計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“機器換人”,并挑選若干龍頭骨干企業開展“智能工廠培育建設試點”。這些企業將集中在汽車和摩托車制造、家電、五金、電子信息、紡織服裝、民爆、建材等行業。
《計劃》將這一目標分解至三年:2015年,600家;2016年,650家;2017年,700家。這一目標由廣東省經信委、發改委以及各地級以上市政府推動實施,累計將投入工業技術改造的投資高達9430億元。
有業內人士表示,在此之前廣東已有地方政府對“機器換人”實施補貼。目前補貼分為兩部分:一部分是補貼給裝備制造企業,即機器人生產廠家;另一部分則補貼給使用機器人的企業。
比如廣東省佛山市2014年10月宣布:對于該市符合條件的大型生產工業機器人的企業,給予一次性500萬元的獎勵;采購本地工業機器人的傳統制造企業,每臺獎勵1萬元,最高不超過20萬元。
被喻為“世界工廠”的東莞市也于2014年8月公布《“機器換人”專項資金管理辦法》:東莞每年安排2億元專項用于推動企業實施“機器換人”,其中單個項目最高獎勵500萬元。
東莞還支持和鼓勵第三方服務機構、行業協會大力開展企業“機器換人”推廣應用。這些機構為企業提供改造方案、設備采購、設備租賃、金融服務、技術支持、人才培訓等多方面服務,都將獲得一定額度獎勵。
暫無權威數據顯示全廣東省用于“機器換人”的具體補貼數額。但在今年2月9日廣東省政協召開的座談會上,廣東省經信委技術創新與質量處處長王月琴透露:廣東省補貼“機器換人”的措施,是按照企業購買機器人的合同額,將10%至20%的款項反補企業。
《計劃》的最終目標是至2017年末,廣東省將初步建成10個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智能制造產業基地,形成4個產值規模超100億元的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;建成2個國內領先的機器人制造產業基地,機器人制造及相關智能裝備總產值從2014年的300億元提高到600億元以上,年均增長26%。